“从历史的烟烽中走来,向复兴的征程走去”。八十年前的晨光,洒满了今天的中国大地;八十年前的呐喊,喊出了和平的来之不易。
当嘹亮的歌声划破长空,我在屏幕面前与亿万同胞共同见证这场纪念抗日战争胜利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八十周年的盛大阅兵。这场阅兵向抗战先辈们寄出了一封八十年后的回信,向未来发出了一段铿锵的誓言。
受阅方阵如钢铁洪流般席卷而来。标兵的坚毅目光丈量着抗战岁月,仪仗队的挺拔身姿展出了民族自信,舞动的国旗拉出了一部流动的史诗。从抗战烽火中走来的英雄部队到信息时代的新锐之师。在徒步方队中,我看到了历史与现代的交融,既有“听党指挥”的军魂传承,又有领行奔跑的先进技术,亦有振撼人心的国之重器。
中国制造,领跑前行。高超声速弹,无人作战平台等武器装备首次亮相,我恍惊起,这是几代人在这强军路上的筚路蓝缕,无数日夜的栉风沐雨而铸就的。
悠悠天地,无数人在青春风华许下报国誓言。卢沟桥的枪声,台儿庄的血战,狼牙山上的纵身一跃……历史的脉搏,永远跃动着不曾停歇;历史的潮水,永远推动着时代青年。
本次受阅方阵中,有一位年仅十七岁的护旗手。怀揣着青春热血,接过时代的答卷。我狂奔的思绪在诉说着,我也应同百年间的无数青年一样,”进前而勿顾后,背黑暗而向光明”以青春之我,创建青春之国家;以青春之我,谱写时代之华章。
和平丰碑,永久矗立;历史警钟,务必长鸣。脑海里数千段历史涌过,少年与先烈共同打破民族振兴的沉默;苍穹中数万只和平鸽飞过,中国与天地共同书写和平发展的承诺。
前行之路,道阻且长,乘风破浪,迢迢乎远。观闭,愿以李大钊先生所愿“生于青春而死于青春,生于少年而死于少年矣”共勉。
常思佳
2025级12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