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宣传画宣传画
  • 宣传画宣传画
  • 宣传画宣传画
当前位置:首页 > 德育工作 > 国旗下讲话

劳动的意义

发布时间:2025-04-28 09:04作者:政教处 审核:邵志标 保护视力色:       

尊敬的老师们、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早上好!

此刻,我们齐聚在国旗下,不妨思考一个深刻的问题:究竟是什么力量,推动人类一步步从远古的蒙昧走向如今的高度文明?答案,就蕴藏在一双双创造价值的手中。习近平总书记曾说: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讨劳动的崇高意义与非凡价值。

回顾漫漫历史长河,劳动始终是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磅礴动力。甲骨文中,字像双手持棒耕作,"" 字如重物在力的作用下前行,祖先用象形文字告诉我们:劳动从一开始就与人类的生存发展血脉相连。远古时期,先民们辛苦打磨石器、狩猎采集,艰难开启生存与发展之路。如今科学家们在实验室里日夜钻研,一次次突破技术瓶颈;从敦煌工匠们耗费千年心血,精雕细琢出精美绝伦的壁画,传承灿烂文化,到我国航天团队凭借卓越智慧,助力 嫦娥成功奔月,探索宇宙奥秘,人类文明进程中的每一次重大跨越,都深深镌刻着劳动者们辛勤付出的印记。

身处当下,中国的科技工作者们正以现代劳动续写新的传奇。天眼之父南仁东,为打造世界最大单口径射电望远镜,整整 22 年,他不辞辛劳,翻山越岭,踏遍西南的深山老林,只为寻觅到最为理想的建造之地。而后,又带领团队攻克无数技术难关,成功让 中国天眼傲然屹立,成为我国探索宇宙的国之重器。深度求索团队的年轻工程师们,平均年龄不到30岁,他们在算法优化的漫漫长夜里挑灯夜战,在代码调试中历经千百次失败,最终成功创造出让机器理解人类语言的 “中国方案”。这些新时代的劳动成果充分表明:劳动不仅创造出丰富的物质财富,更孕育出敢为人先、勇于创新的精神,为我国迈向科技强国筑牢根基。

或许有的同学会觉得,劳动仅仅是体力上的付出,与我们日常的学习生活关联不大。但大家不妨仔细观察身边的点滴:课堂上,我们专注书写,手中的笔尖不停舞动,这是积累知识劳动;运动场上,大家尽情挥洒汗水,努力锻炼体魄,这是塑造健康身体的劳动;参与志愿服务时,我们真诚奉献,帮助他人,这是促使心灵成长的劳动。这些看似平常的日常行为,正悄无声息地培养着我们的责任意识与实践能力。就像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研发团队,从第一颗试验卫星发射,到第 55 颗组网卫星成功入轨,整整 26 年的不懈奋斗,期间既有攻克星间链路技术的高难度脑力攻坚,也有在火箭发射场顶着狂风暴雨的体力付出。他们用实际行动有力地证明:劳动并非单一形态,而是脑力与体力的完美融合,是传承与创新的有机交织。

在我们的校园里,劳动的光芒同样耀眼夺目。每天清晨,保洁阿姨们弯腰清扫,守护着校园的干净整洁;食堂师傅们凌晨就开始忙碌,为我们准备营养丰富的早餐;老师们深夜还在备课,那点点灯光,照亮了我们求知的道路。这些坚守在平凡岗位上的人们,用辛勤劳动生动诠释着敬业精神,他们无疑是校园里最值得我们尊敬的人。而在更为广阔的社会大舞台上,核潜艇之父黄旭华,为了研制中国第一艘核潜艇,隐姓埋名长达 30 年,带领团队白手起家,用算盘仔细计算核心数据,最终助力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拥有核潜艇的国家。这些不同领域的劳动场景,共同印证了一个永恒的真理:劳动没有高低贵贱之分,每一份专注且投入的付出,都在为国家的繁荣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

同学们,站在“两个一百年”的历史交汇点,我们比任何时候都更需要劳动精神。让我们记住:

劳动是生命的底色,从古至今,无数劳动者用双手托起文明的星空;

劳动是品格的熔炉,在日复一日的坚持中,我们锻造出责任与担当;

劳动是未来的通行证,只有脚踏实地,才能触摸星辰大海。

我的讲话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4.28吕建平_副本.jpg

一审:丁晓辉 二审:邵志标 三审:汤道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