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宣传画宣传画
  • 宣传画宣传画
  • 宣传画宣传画
当前位置:首页 > 德育工作 > 国旗下讲话

从建筑浅谈文化传承

发布时间:2025-03-25 09:03作者:政教处 审核:邵志标 保护视力色:       

老师们、同学们:

大家上午好!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从建筑浅谈文化传承

如果大家留意过周边住宅小区,就会发现尽管小区不同,但都是结构相同的多层住宅楼,这是为什么呢?

其实这些楼房采用的都是框架——剪力墙结构,目前中国商品房的主流建筑结构。

建筑主体材料是现浇的钢筋混凝土。混凝土抗压,钢筋抗拉、抗剪,刚性剪力墙与柔性框架协同作用,能高效抵御地震。

淮北地处郯庐断裂带,楼房抗震能力要达到七级,而框架-剪力墙结构就能满足这一要求。

这种建筑结构出现于20世纪60年代的美国,钢筋混凝土结构则发源于19世纪的法国,在20世纪90年代开始在中国流行。

我们能在种集安全性、实用性、经济性于一体的建筑中生活、学习、工作,很大程度上得益于近三百年来三次工业革命的成果。

如此看来中国传统建筑技艺似乎缺席当下人们的生活。难道中国传统建筑技艺已经被淘汰了吗?

目前商品房所具备抗震性好、成本低、质量优的优点,中国古代建筑早已做到了,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辽代木构建筑——山西应县木塔。

始建于1056年的山西应县木塔是世界上现存最高大、最古老纯木结构楼阁式建筑总重量为7400多吨。无钉无铆,历经千年风雨而不倒,被称为“中国古建筑的瑰宝”。

建筑结构上,塔身由内外两层木框架组成,内外框架之间有斜撑和梁枋,通过枋、梁、斗拱等构件相互连接,形成一个稳定的结构。

建筑工艺上,全塔未用一颗铁钉,所有构件均以榫卯连接。

榫卯节点允许微小位移,地震时通过“摇晃消能”而非硬抗的 “卸力”原理,消耗能量。这使得木塔在经历了多次强震地震仍然屹立不倒。

建筑材料上,木塔主体材料选用“红松”。质地坚硬,耐腐蚀,不易变形,是建造高塔的理想材料。

应县木塔以自然材料、柔性结构和精妙力学应对千年风雨,证明中国传统技术无需依赖外来文明,亦可成就世界级工程奇迹。

在今天,当代高层结构仍可以直接借鉴应县木塔的抗震结构。

作为普通住宅的框架剪力墙结构的建筑设计使用年限是50年,而应县木塔至今已矗立近千年。如何将传统智慧与现代住宅结合,打造更适宜人居、更稳固耐久的建筑,是我们需要思考的课题。

中国近代建筑之父梁思成说,知己知彼,温故知新,已有科学技术的建筑师增加了本国的学识及趣味,他们的创造力量自然会在不自觉中雄厚起来。这便是研究中国建筑的最大意义。

老师们,同学们,我想你平时经常能听到言必称欧美的情况,其实我们不应自卑。中国拥有辉煌灿烂的传统文化,新中国用几十年的时间走过了西方发达国家几百年走过的发展历程,这些证明中国在世界范围内有着无与伦比的智慧与能力。

坚定文化自信不是固守昔日辉煌,因为许多优秀传统文化能为解决今天的问题提供方案;传承优秀传统文化不是盲目排外,因为我们实实在在地享受到了全球化带来红利。

老师们、同学们,在全球化的今天,我们应该当保持文化自信,做到“知己知彼,温故知新”,平衡传统与创新。为中国的发展贡献我们智慧与力量,让中国文化和中国智慧在世界绽放光彩!

谢谢大家,我的演讲到此结束。

3.24吴莉莉老师_副本.jpg

一审:丁晓辉  二审:邵志标 三审:汤道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