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宣传画宣传画
  • 宣传画宣传画
  • 宣传画宣传画
当前位置:首页 > 德育工作 > 国旗下讲话

格物致知修身养德

发布时间:2025-02-25 09:02作者:政教处 审核:邵志标 保护视力色:       

  格物致知、修身养德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是对个人自我发展,适应社会,服务社会奉献社会的要求。千百年来,多少仁人志士历代先贤都是孜孜以求,不断提升自我修养,自我品德,从此站在人格修养的高点,为社会奉献出自己的热情,推动历史的发展,丰富中华文化的内涵。

  格物致知,就是尊重规律,不断的学习,让自己有更加广阔的视野,更开放的胸襟,来尊重这个世界认识这个世界,从而与这个世界有效对话,形成和解,在矛盾中达成统一,构建自己与这个世界的和谐。神农尝百草,燧人氏钻燧取火,有巢氏筑巢而居,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张仲景祖冲之,沈括李时珍,徐霞客徐光启,李四光茅以升,竺可桢钱学森、邓稼先黄大年等,无一例外都在自己的领域里探索不止,追求不停。他们给我们留下了无尽的宝藏,无穷的智慧。

  他们为什么会有如此不竭的动力,可以克服无数的困难,永不停下追求的脚步。那是因为他们有着高尚的品德,有着充溢的爱国热情。在他们的心目中,国家民族百姓的需要,正是他们生命的目标。他们的品德如同暗夜里的灯塔,时刻指引他们克服困难,矢志不渝。

  修身养德,修身,就是修正自己,修炼自己,升华自己。孔子曾说,吾日三省吾身,就是做人做事做学问的反思。修身可以是外表的修正,过年了,发现长肉了,不太美观,于是就努力减肥;发现自己身体懒散,精神不佳,于是就去锻炼;发现身体不适,似有隐疾,于是求医问药,早日康复。修身也有内在的,作为一个积极向上,与时代同频共振的青年人,一定把修身与齐家治国平天下联系起来,努力把小我与新时代的大我紧密联系,为这个时代的发展,为中国民族的伟大复兴,为努力构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中国式现代化而贡献自己的聪明才智。要想修好身,就必须养好德。我们读二十四史里的人物传,几乎每一个在历史上留下美名的人物都是德才兼备,鞠躬尽瘁。正因为一代一代有了这样的人,我们文化里关于“德”的内涵才越来越丰富,越来越精彩。

  我们的先贤就是智慧,我们年轻人的身体每天都在生长变化,为了不让我们内在的精神跟不上我们肉身的生长速度,我们必须每天每时每事都要修身。比如“学习雷锋好榜样”,绝不是一句口头语,雷锋精神随着时代的发展,时刻都有紧跟时代的新的变化新的生长,我们要想学习雷锋,就必须努力践行雷锋精神。那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养德告诉我们,德也是生长的。她犹如一块玉,越养越温润;她犹如一棵小树,越养越旺盛;她犹如一朵花,越养越鲜艳。既然德是需要养,那我们年轻人要怎样养德呢?

  我们现在还是靠父母抚养。父母一定会把最好的东西给我们。对于我们,他们从来不吝啬。他们或许经常教育我们要学好,不要跟不三不四的人学。你看,我们的父母最担心的就是我们品德出了问题。我们继承父母的品德基因,但是我们还必须自己努力养德。因为社会的发展,对于品德的要求也会有着发展变化,但是正向的品德要求从来都是潮流。

  在我们这样的学校,有着这样那样的评优,五好学生五育之星优秀班干部文明学生等等。我们评选的标准很明确,那就是品德要好。我们看到很多孩子从高一到高三,不但年龄增长,身体增长,学问增长,还有他的品德也与这些增长是同向的。你看三个年级优秀的同学,哪一个不是见到老师恭敬有礼,对待同学团结友爱,对待父母有着羔羊跪乳的感恩,对待环境都是和睦友善。他们在校遵守学校制度,他们在外遵守国家法律。他们这样正向的成长,正是国家的需要,社会的需要,家庭的需要,父母的需要,也是自己的需要。他们越是遵守各种规则,就不会感受到这些规则的约束。反观有些同学呢,从进入门岗开始就被约束,不是校服没穿,就是仪表不过关。到了教室,进了课堂,也有许多老师找他。上课睡觉,作业不做,值日不认真,早读不投入,学习是敷衍,同学关系不和谐。学校的规定总是让他别扭,老师的要求他总是抗拒,班级的活动不参加,体育课不认真,心理课不认真,信息课不认真,艺术课不认真。学校最基本的要求对他来说,遵守很艰难。然而学校禁止的,却是他们乐此不疲的。于是,年级组违纪名单,学校政教处的处分都能看到他的名字。不让带手机我就要带,不让男女生交往过密我非要过密,等等学校许多怪现象,都反映出这些同学的自身修养品德造化出了问题。表面上他们是在违反学校规定,实际上是在践踏自己的品德。他们在学校如坐针毡。时间长了,就会成为问题学生,走入社会呢,就很有可能成为问题青年。学校的规章制度是保护性的,社会的法律是惩罚性的。没有良好的品德修养,在学校里都如此糟糕,我们可以想见进入社会,会是什么结果。不是我危言耸听,我们的监狱里那么多犯人,不是因为他们长相,不是因为他们财富,更不是因为他们才能,他们之所以被社会惩罚,进入监狱,最大的原因就是他们品德的缺失。一个无品无德的人立足当今的社会是非常困难的。学校设计保护性惩罚制度,其实就是一种模拟,就是告诉孩子,在学校违纪,会受到纪律处罚。但是学校不可能永远保护你。上学期,我们有的同学已经接受辖区派出所的问询,这是很危险的信号。没有德,几乎寸步难行。

  一个人要想快乐自由的享受生命的精彩,就必须心有敬畏,就必须人有品德。只有这样,我们才可以德行天下,快意人生。

      

一审:丁晓辉  二审:邵志标  三审:汤道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