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宣传画宣传画
  • 宣传画宣传画
  • 宣传画宣传画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校园新闻

构建“大思政”格局,让思政课 “活”起来 ——记淮北市实验高中思想政治教研组

发布时间:2022-05-30 09:05作者:汤道凤 审核:邵志标 保护视力色:       

  一个优秀的教研组,会形成一种能够传承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行为规范,即教研组文化。淮北市实验高中思政教研组在实践中逐步形成了以“和•美”为核心的教研组文化,这与实验高中“高境界做人、高水平学习、高品质生活”的办学追求和“让人生更精彩”的校训遥相呼应,也是学校永恒的精神向往和价值追求。

  实验高中现有思想政治课教师25人,其中高级教师11人。这是一支实力强劲的队伍,是淮北市高中思想政治学科教研、教学水平最优秀的团队之一。“精干、实干、能干、会干”是淮北市思政学科同仁们对实验高中思政教研组的一致评价。

  精干:打造一支老中青相结合、结构优化的团队

  淮北市实验高级中学思政教研组是一支精干的队伍。25人的团队中,有全国优秀教师3人,全国中小学优秀德育课教师1人,安徽省特级教师1人,安徽省教坛新星1人,市优秀教育工作者1人,市优秀团干1人,市学科带头人1人,市骨干教师2人,市“教坛新星” 1人。教师参加思政课教学大赛,获全国优质课二等奖1人、淮北市优质课一等奖2人,教师参加一师一优课评比获省优2人。特级教师徐英柏参加安徽省高考命题,政治教研组长徐辉多次参加淮北市高三一模、二模考试命题,成为淮北市高中思政课命题核心组成员。

  实验高中校长池永平是一名业务精湛的想政课名师,教科处主任徐英柏是安徽省思政课特级教师,副校长汤道凤、副校长赵雄鹰都是想政课高级教师。淮北市高中思政课名师工作室设立在实验高中,副校长赵雄鹰任首席名师。目前,以赵雄鹰为首的跨校际高中思政学科教师教研团队正在打造学习共同体,引领着淮北市高中思政学科的发展。

  实干:做实教学改革,锻造思政高效课堂

  聚焦政治学科核心素养,打造高效精品课堂,发挥思政课在立德树人中关键课程作用是实验高中思政教研组的首要任务。围绕培育学生思政学科“政治认同、理性精神、法治意识、共同参与”的核心素养,思政教研组从备课、磨课、听课、评课、反思、研究、论文、课题等多方面建立健全管理制度,促进团队的成长。严格规范常规教研活动,提高教研活动质量。围绕特定主题,每周三上午两节课为固定教研组活动时间。

 “双新”背景下,实验高中思政学科教研组以打造 “学习共同体”的方式加强研究型教研组建设,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如:积极寻找教学中出现的真问题,找到研究的目标,这是研究型教研组建设的起点;通过议题式、课例式、课题式的研究,以推进问题的解决,这是研究型教研组建设的关键;通过举行不同形式、不同类型的微型讲座,既能提升教研组研究能力,又能为组内教师提供展示的平台,这是研究型教研组建设的亮点;进行各种教学成果、科研成就的展示,使组内教师收获成就感和幸福感,这是研究型教研组建设的升华。

  能干:探索思政课新内涵、新思路、新功能

  思政教研组围绕新课改要求,积极探索新形势下高中学科建设工作新内涵、新思路、新功能,整合校内外教育资源,发挥教师集体智慧,逐步形成了“链接生活、活力课堂、活动拓展、素养培育”的教学特色,并取得积极成效。

  如:202112月上旬,学校举办教学公开周期间,思政学科教师姚晓宇带领学生参观淮北市城市规划馆,探索淮北市贯彻新发展理念的生动实践,使课堂链接生活,充满活力,得到市教研员和兄弟学校教师的一致好评。

  2021年,庆祝建党100周年及党史学习教育,实验高中思政课堂丰富多彩,思政课教师承担着形式多样的党史学习、教育任务。开办中学生党校、党史教育专题报告、党史教育主题班会、红色家书传诵、带领学生参观红色基地、组织学生观影,特别是思政课堂每日5分钟 “党史百集”微视频展播,拓宽了思政学科的新内涵、新思路、新功能。

  2021年424日,高一年级部分学生参观徐州淮海战役烈士纪念馆,现场感受“中国共产党的执政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这一课题,淮北电视台跟踪报道,盛赞淮北市实验高中“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上了一场生动的思政课。

  会干:课程改革如火如荼

  发挥赵雄鹰名师工作室示范引领作用,走进基层学校开展送教下乡,联动市、县二级思政学科教研员带领全市高中思政课骨干教师开展全市大教研活动,是近年来实验高中思政学科教学的一项探索。每年,赵雄鹰名师工作室都要开展几次专题跨校际的研讨活动,如:2021年赵雄鹰名师工作室成员先后走进淮北七中、天一中学,淮北十二中等学校开展示范课研讨活动,来自全市的高中思政课教师相互切磋、交流探究、共同成长,特别是对“双新”背景下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课堂教学研究让参与教师受益匪浅。赵雄鹰名师工作室示范带动促进了淮北市高中思政学科课程改革如火如荼。

  思政课融入劳动教育实践。学校重视发挥思政课在学生劳动教育、生涯规划教育中的重要作用。邀请全国劳动模范、淮北矿务局工匠大师扣红卫来校做“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主题报告;邀请市农业技术中心高级农艺师朱军开展劳动实践体验课《冬春季桃树果枝修剪和树形管理》;组织学生参与社区文明创建和志愿服务,如:走进敬老院关爱老人,走进渠沟镇开展“暖冬关爱留守儿童”行动、关爱环卫工人等,切实体会到党和政府的人民立场和中国制度自信。

  思政课融入美育实践。学校申报思政学科与美育、心理教育融合省级的课题《多学科融合的美育“TAP”模式 》编入高中美育“国培”教材, 借助美育品牌“微心赏”开展思政课融入美育实践教学活动。通过校园讲座、探秘博物馆、节日主题创作、时代发声等活动,提升师生美育鉴赏创造能力,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微心赏》每年开展12期讲座,“我们的节日”每年活动6次。新冠病毒防疫期间,制特别作微心赏“艺 • 疗愈”系列,抚慰同学们不安的情绪,引导学生在家劳动。公众号先后受到淮北教育网、中国艺术教育网等网站的关注,并登上了“学习强国”平台专门报道。目前,“微心赏”栏目辐射到市区其他学校,示范带动兄弟学校的思政课程与美育的融合发展。20201212日,学生走进中国大运河博物馆,开展思政课现场教学,先后被《人民网》《新华网》《安徽日报》《淮北教育网》等媒体宣传;20213月,学生走进刘开渠纪念馆、淮北市博物馆、淮北市矿山博物馆,被安徽新闻网、淮北传媒等媒体宣传,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

 2022年,学校又推出“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融合发展的改革,挖掘语文、历史等学科思政元素,开展优秀“课程思政”评选活动,思政学科与语文、历史等学科联合开展教研,极大地推动学校大思政课的改革与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