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宣传画宣传画
  • 宣传画宣传画
  • 宣传画宣传画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校概况 > 学校历史

弦歌不辍五十载 薪火相传青胜蓝

发布时间:2022-01-17 10:01作者:姚怀东 审核:姚怀东 保护视力色:       

弦歌不辍五十载  薪火相传青胜蓝

引言

淮北市实验高级中学始建于1958年,原名“濉溪煤炭筹备处职工子弟学校”,校址在濉溪县三堤口。学校创建负责人张保芳,小学部校长李容昌。1960年大部分师生随局机关迁址相山,(三堤口原学校仍有部分师生继续留办,发展为现在的三堤口中学。)先在淮海路和花园路交界处的现矿务局幼儿园借房暂时使用两个月,后迁到古城路现址。1962年春,原淮北煤校撤消,校舍和部分老师移交我校,中学部搬迁到濉溪路煤校旧址。同年秋,中学由矿务局移交到市里,成立濉溪市第一中学(现淮北市一中),小学仍在古城路留办。1970年市、局合并期间,改名为“淮北市第二小学”。1971年,第二小学带帽办中学,为“淮北市第三中学”。1974年市、局分家,1224日淮北矿务局将淮北市第二小学、淮北市第三中学合并为“淮北矿务局职工子弟学校”,中、小学合办。1974年初首届初中生毕业,同时开始办高中,学制为两年。1976年初开始有首届高中毕业生。1976年和1977年的高中毕业生根据当时的政策,都下放到农村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个别政策允许的人留在城市就业, 1978年的毕业生,是我校第一届参加高考的应届学生。197875日,中、小学分离,各自独立办学。926日中学更名为“淮北矿务局机关职工子弟中学”,局党委派副处级别的徐文秀任校长,设党支部,隶属局机关党委。1981年始,高中开始恢复三年制。1985年经淮北矿务局批准升格副县级编制,设党总支,定名为“淮北矿务局职工子弟中学”,直属矿务局领导。19983月随企业改制又更名为“淮北矿业集团公司职工子弟中学”。2000年底,升县级编制,设党委。20048月学校脱离企业,移交地方政府管理,20055月更名为淮北市实验高级中学。至今建校已50年。

50年来学校几经变迁、分合、改制,不断发展壮大。这所原来仅有十几位老师、几百名学生的中小学合办的学校,发展成今天颇具规模的省级示范高中,其间,凝聚了几代创业者的心血和汗水,走过了一条不平凡的艰辛创业之路。
  50年来,我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德育第一” 的思想,遵循教育规律,更新教育观念,不断探索教育新途径,逐步形成了良好的的校风、严谨的教风和勤奋进取的学风。校风肃正,学风浓厚,教风踏实。“管理严格、治学严谨”是我校的一贯作风,“提高素质、发挥特长、培养能力、全面发展”是我校的办学特色。
  近年来,学校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提出了“实、精、新、活”的教学要求,紧扣“双基”,注重能力,培养习惯,激发兴趣,教学水平逐年提高,升学率逐年上升。
  我们培养出淮北市第一位团中央命名的“三好学生”郝荡,淮北市第一位科大少年班的大学生高君安,北大、清华、复旦、科大等著名高校里都有我们输送的优秀的毕业生,其中不少学生出国深造,功成名就。我们的毕业生中有国内外著名的生态环境学专家、中国科学院研究员王如松教授,有省厅级干部王文先生,有一大批拥有个人研究成果的博士生。
  我们有一支爱岗敬业、业务过硬的教职工队伍。一代又一代的教职工传承着实验高中光荣的传统,为学校的发展默默地贡献着自己的心血和汗水。有许许多多值得我们记住的名字,他们中有全国优秀教师,特级教师,省、市教坛新星,市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有省先进班主任,省煤炭系统劳模,市级劳模,精神文明标兵,职业道德标兵,优秀知识分子标兵,巾帼十杰,他们以高度的主人翁意识参与管理,投身教育,创造了辉煌的业绩。
  实验高级中学在岁月的长河中磨砺,书写着一页一页的功绩。从白手起家、企业办学,到扩大规模、规范办学,我们经历了50年代末创业的艰苦时期,走过文化大革命的动荡春秋,有过用汗水擦亮校牌的拼搏,才换来今天的辉煌。1995年被煤炭部命名为标准化中学,同年辟为煤炭师范学院实习基地,1998年命名为市教育工作先进单位,连续两年评为淮北矿业集团公司“双文明单位”,同时又是三五、四五普法工作先进单位、思想政治工作先进单位、市文明单位标兵,2000年被市政府命为市示范高中,2003年被省教育厅命名为省示范高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