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适应新课程、新教材、新高考改革,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发展,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丰富校园文化生活,市实验高中在高一年级开展了校本课程选课走班活动,共开设了37门校本课程,近1500名学生踊跃参与。
立德树人,五育并举
校本课程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注重五育并举。如语文组周曦老师的《吾生如寄,何往不适——苏轼人生观浅谈》,让学生在品评鉴赏苏轼的诗词文赋的同时不忘思考人生的况味,学习苏轼积极乐观、旷达超脱的人生态度。地理组刘若阳老师的《身边的地理(植物与地理)》带学生走进校园劳动实践基地和花园、果园,让学生深入了解自然地理之奥秘。学生在校本课程的学习中,身体力行,审美创造,不断替身自身的核心素养。
立足实际,以生为本
各位授课老师在开设课程前做了大量的调研和准备工作,使课程更具有针对性。如《身边的数与量》《数学之美》《趣味数学》《数学科普》《坐标系的发展史》从生活出发,由浅入深,让学生认清数学的“可爱”面目,进而促进数学学科的学习。
多元选择,激趣增闻
同学们可以根据自身的兴趣爱好或专业特长选择自己想要学习的课程。如徐府老师的《<易经>中的地理》把《易经》与地理融合,让学生拓展思维,增长见闻。谢文老师的《认识岩石》,以多样的岩石样本作为教学器具,让学生直观地认识到各种岩石的区别。周银宣老师的《细胞生活的环境》、陈露露老师的《内环境的稳态》等生物校本课程,把微观生物和宏观环境有机结合,把课本理论和真实体验紧密相连,在激发学生兴趣的基础之上进行知识的传授。
守正创新,雅俗共赏
各校本课程兼顾传统与创新,统筹知识的接受和兴趣的激发,既注重优秀传统文化和课本文化知识的教授与传播,又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育与提升。如语文组杨英友、贾永灿、陆登元三位老师致力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带领学生欣赏对联之工、诗词之美、语法之严。外语组郑田田老师开设《出得厅堂、下得厨房的英语》,让英语学习更加生活化、日常化。物理组蒋克福老师的《生活中的“电”》把高深的物理还原于生活,让学生认识到任何学科的产生与发展都是源于生活,即便它“高高在上”,也满是“烟火气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