艰难跋涉出的化学之“星”
日前,第35届中国化学奥林匹克竞赛安徽赛区(初赛)成绩公布,我校高三年级共有12位同学参赛,其中李岚涛同学获省二等奖,李泽泰、李明旭、楚杰、张凯文、赵宸宇5位同学获省三等奖。成绩虽然不足以亮眼,但成绩确实来之不易。
纵观此次参赛经历,化学奥赛教练团队负责人杨瑞柱教练员更多地进行了教训的总结,这将为今后再次参加此类活动提供了宝贵的借鉴:
一是,参赛同学的选拔要尽早行动。
此次参加化学奥赛辅导的12名同学,是在物理奥赛选拔、数学奥赛选拔之后才进行的。不少理科实力强劲的学生已经“名花有主”了,他们没有过多的精力再来参加化学奥赛辅导,这从基础上削弱了参赛同学的实力。如果数、理、化、生几科奥赛选拔同时进行,那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挑选几名化学实力更强的选手。
二是,奥赛专题的辅导要尽早行动。
本次奥赛辅导前期,由王勇、王星星两位教练员带领同学们复习高中知识,真正进入奥赛辅导的时间只有考前个把月时间。与物理奥赛不同,物理奥赛考查的多为高中知识,而化学奥赛考查的大多为大学知识。用个把月的时间来引领同学们掌握大量的高等化学知识,对我校目前的学生而言是相当相当困难的。从这一角度来看,我校学生此次能够获得省二、省三奖项,确实是难能可贵的了。
三是,奥赛习题的训练要尽早行动。
在考前个把月的奥赛专题辅导中,第一阶段由聂晓华教练员重点讲授高等化学的相关理论知识,第二阶段由杨瑞柱教练员重点进行奥赛训练题的操练。从实际竞赛结果来看,我校学生的做题能力欠缺,这与考前练习题量少息息相关。哲学上讲量变形成质变是很有道理的。只有多做奥赛题,才能开阔眼界、活跃思路、熟练运算,才能在高手云集的奥赛赛场笑傲他人。
初赛已降下帷幕,教训不可谓不深刻。不过,经过此次化学奥赛参赛过程的洗礼,我们的教练员及参赛同学都得到了深刻的体验与清醒的认识。我们相信,在接下来的工作与学习中,他们一定会汲取经验与教训,把能够做好的事做得更好,让更多的化学之星闪耀天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