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学校必须紧紧围绕教育教学中心,狠抓两个团队——“教师团队”和“班主任团队”。通过抓学科备课组活动,推动学科教学质量整体提升;通过加强教师队伍和班主任队伍建设,提升年级管理水平。
面对高中教育改革新形势新任务,培养精诚团结、合作共赢的团队精神;培养精益求精、一丝不苟的精细精神;培养敢于争先、必争第一的争先精神;培养勇于创新、开拓进取的创新精神,实验高中人在探索……
走进实验高中校园,时刻会看到不同的老师团队在交流、研讨、分享,他们或来自于备课组,或来于班主任团队,团队合作,寻求集体智慧,共同面对困难,攻坚克难,成为共识。而以班主任为核心的班级团队将学生承包给每一位“导师”,“导师”对学生进行目标引导、学业指导、心理辅导、生活指导。一个个蓬勃向上的集体形成了,一种追求卓越、让人生更精彩的文化氛围形成了。这种文化氛围会激发师生超越精神、敬业精神、创新精神、执着精神,而精神的力量是无穷的。
学校通过“名师培养工程”凝聚一批人、培养一批人、锻炼一批人,带动学科组的发展,形成各学科组的教学特色和教研特色。实验高中教师专业成长突出两大特色:一是搭建平台促教师专业成长。每学期名师培养对象都要进行创新示范课、说课比赛活动,每学期青年教师要上两次汇报课。每学期开展的试卷讲评课比赛、说课比赛、各种教学基本功比赛常态化,而一年一次的对外教学公开日活动、两年一度的“新秀杯比赛”形成品牌。在校级比赛的基础上选拔教师参加市级、省级、国家级优质课比赛、论文比赛及“一师一优课”比赛等,教师们踊跃参加,在赛中学、在赛中成长,比赛为教师专业成长构建展示、交流、研讨、共享的舞台。二是课题引领发展。2019年淮北市首届教科研成果评比中,实验高中分别获得一等奖2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2项。2020年,有省级课题结题1项;市级课题结题8项。目前,有国家级课题2项,省级课题2项,市级课题21项。
近两年,研究新高考,研究新课程,研究新教材,成为教师专业成长的新途径。学校突破 “校本课程”开发和“生涯规划”研究两个基点,引领教师在参与中提升素养。组织教师编写校本选修课程教材,目前开发并开设了60多门选修课程,为新高考选课走班教学积累了宝贵经验。与此同时,成立生涯规划研究团队,每周五上午固定时间进行生涯规划研讨,开展了系列活动。目前已有32位教师获得生涯规划师证书。学校获批全国生涯教育实验学校。自2020年8月份开始,承担淮北市十几个学科新教材培训和各学科核心备课组备课任务,推选骨干教师上课,全体教师积极参与研讨。学校成功申报安徽省新课程新教材示范学校。
2020年,尽管遭遇新冠疫情,但教师专业成长仍是最快的一年。42岁的刘芳老师被评为正高级教师,成为淮北市高中最年轻的正高级教师。孙曦宇老师荣获全国中学语文教师教学基本功大赛(录像课)一等奖;青年教师赵海艳荣获“全国中小学实验教学能手”称号;青年教师郝岚岚荣获安徽省第五届中小学青年教师教学竞赛一等奖和安徽省高中“十佳教学能手”称号;王靖宇获省优质课比赛二等奖、袁月影获省优质课比赛三等奖;赵海艳、陆远远、陈露露、邵妍、谢晓军、朱争艳、何娟获市优质课比赛一等奖,其中赵海艳、陈露露、邵妍、朱争艳、何娟五位教师获市一等奖第一名,并代表淮北市参加省级比赛。荣获十八届“叶圣陶杯”全国中学生新作文大赛优秀团体奖,二等奖3人、三等奖5人,优胜奖7人;学生奥赛辅导及培优工作深入推进,学生获数学省二等奖2人,省三等奖10人;物理省二等奖2人,省三等奖2人;化学省三等奖8人。科技创新省三等奖1人。
谈起实验高中资源,最大的资源是名师队伍。现有全国优秀教师4人,省市优秀教师(或优秀班主任)40人,正高级教师1人,省特级教师1人,省市教坛新星18人,市名师工作室首席名师4人,市学科带头人10人,市骨干教师53人;获省级优质课竞赛一等奖以上的28人,获市级优质课竞赛一等奖以上的81人。仅目前高三团队,徐英柏、刘芳、宋荣礼、程超、刘强、陈亮、邵俊显、芈玲、刘巍、丁晓辉、周银宣、黄瑞芳、门家才、单玉萍、陈园园、楚照清、郑田田……一批耳熟能详的名师,在全市各学科中独领风骚、也引领着学校发展。
优质的教师队伍带来了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2020年高考,本科达线1150人,其中一本达线503人,本科达线率、一本达线人数都实现新突破。
对2021年高考,经过三年厉兵秣马的实高人充满信心。对未来,实高人更是信心百倍,因为这支素质硬、业务精、水平高、口碑好的教师队伍已成为新时代加快学校发展、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的生力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