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实的事业是尊贵的,花的事业是甜美的,但是让我们做叶的事业吧,叶谦虚而专注地垂着绿荫”,如泰戈尔笔下的绿叶一般,实验高中就有这样一群人,将荫庇着莘莘学子作为终身事业,丁晓辉就是其中的一名代表。
丁晓辉,1982年出生,2004年7月毕业于安师大汉语言文学专业,淮北实验高中高三语文教师、班主任、德育主任、淮北市高中名班主任工作室成员。先后11次被评为校级 “优秀班主任”,多次获学校年度“先进个人”、 “师德标兵”“感动实高最美教师”等表彰。2020年教师节获 “优秀德育工作者”称号,并被授予“德育贡献奖”。曾获市级优秀班主任、淮北市“爱岗敬业好青年”称号,所带班级被评为淮北市“优秀班集体”……
“做一个温暖的老师”,是丁晓辉的追求,这种追求首先体现在他班主任管理中。在丁晓辉的心中,“温暖”两个字包含着爱心、耐心、信心,更包含责任心,他理解的教育就是德国教育家雅斯贝尔斯的那句名言:“真正的教育,是一颗树撼动另一颗树,一片云推动另一片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他从不当众厉声训斥学生,从不放弃一名学生,对待学生公平公正、一视同仁,让学生感悟温暖与力量,让学生感受踏实与希望,“携手同心,静等花开”,是丁晓辉十六年班主任工作最深的体会,在他的思维模式里,一个班级、一个团队,最重要的是团结,是凝聚力。
高中班主任工作压力大,早出晚归、披星戴月是工作常态,甚至假期的时候还要通过微信、QQ、电话督促学生学习。但丁晓辉非常热爱班主任工作,他说,他就是喜欢陪伴一群一群的学生健康成长。2011年6月29日,他的孩子出生第23天,学校安排他接一个高三文科班的班主任,他二话没说答应了下来。每天早上6点40之前到校,中午在学校休息,晚上10点30之后才离开学校,出门的时候孩子是睡着的,回家时孩子还是睡着的,只有周末偶尔陪陪孩子,就这样过了一年。功夫不负有心人,他所带的班级当届文科高考本科录取人数最多。
“做一个温暖的老师”同样体现在丁晓辉的级部德育主任工作中,管理一个级部十几个班级约800名学生,处理学生成长中的各种琐事,倾听学生们成长中的故事,丁晓辉找到了一种被学生们信任、依靠、敬仰的感觉。主题班会、大型活动的组织、考试前的考试考纪教育、考试后的家长座谈会、优秀学生表彰会、对困难学生的资助、对个别学生的心理辅导……。丁晓辉最擅长的是做违纪学生处理工作,在他心中,矫正违纪学生不良习惯是一种挑战,帮助学生健康成长才是目的。在学校政教处、年级领导的支持下,他创新性地实行积分制管理。制定规则,鼓励违纪学生通过平时表现、参加义务劳动等,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争取加分,为自己撤销处分,将违纪学生的后程监督管理落到实处。对他的违纪学生积分制管理,大家的评价:“小切口大文章”或“小杠杆撬开学生心灵的大世界”。
丁晓辉多年带文科实验班班主任,承担两个班或三个班的教学任务。从2012年起,他就在自己所带的班级搞语文教学改革,如:小组自主管理、课堂效果评价、先学后教、以学定教等模式改革,他把班级学生分成六个学习小组,六个小组六个团队,团队内部个体之间学习互助,团队之间相互竞争又彼此学习,形成班级一个大的学习共同体。他的班级学生团结合作、竞争意识强,班风学风纯正,学生之间“比、学、赶、超”。这种学习上互助与竞争,不仅体现在语文学习上,其他学科也加入,如:他的班级六个小组,在不同阶段分别突破英语、数学等学科的难题,科任老师们也加入指导,形成班级师生共同接力赛跑、同心同力奋战高考的局面。作为班主任的丁晓辉思考的不仅是学生高考的整体成绩,更要思考的是学生可持续发展和终身潜能。他所带的班级连续两届本科升学率100%,一本达线率也大幅度上升。他所带的学生学习能力强,自主管理能力强,很多学生升入高校后继续攻读硕士甚至博士。
“乾坤未定,你我皆是黑马”,“不要放弃自己,我也一定不会放弃你”,这是丁晓辉挂在嘴上的话。“不抛弃,不放弃”成为他的班级座右铭。丁晓辉说,“不抛弃,不放弃”来自于电视剧《士兵突击队》中一句台词,学生们需要励志的座右铭,他自己也需要激励。每学期,学校给的“优秀班主任”“优秀教师”“优秀班集体”等荣誉,就是激励,特别是遇到困难时,这种激励是温暖的,是有温度的,教育就是一项有温度的事业。
丁晓辉认为,语文是基础性学科,就是要培养学生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等能力,这些能力中,学生阅读、理解、感悟、写作是他教学中关注的重点。他还认为,语文教学是慢功夫,需要长期积累、潜移默化。从高一开始,学生一进入他的班级,他就有计划训练学生阅读、理解、鉴赏、写作等能力,对名家名篇,他一定要求背诵的,这种训练一直会坚持到高考前,绝不放弃。他有一系列指导学生阅读、鉴赏、写作的方法,他把教学中感悟提炼成教学论文,发表或参加各种交流活动,屡屡获奖。如:《成长中心灵的呐喊——观<麦田里的守望者>有感》获安徽省第三届校园读书创作活动一等奖;2019年课例《雷雨》在“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中获省级优课;《聊斋志异》、《将进酒》在“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中获市级优课。其教学论文在国家级刊物上发表两篇;参加淮北市论文评比获一等奖一篇。他及他指导的学生参加各类征文活动屡次获国家级奖项,如:参加2013年第十四届“新世纪”杯全国中学生作文大赛获一等奖;参加2016年第三届“北大培文杯”全国青少年创意写作大赛获“伯乐奖”; 2018年第二十届“语文报杯”中学生作文大赛获一等奖;参加2019年第十七届“叶圣陶杯”全国中学生新作文大赛获优秀指导教师决赛二等奖。指导的学生百人次在国家级、省级、市级各级各类作文竞赛中获奖。
“书香沁润,阅读体悟,引领示范,诗教育人”,是丁晓辉近几年教学与班级管理中的探索与体会,也是他对语文教师立德树人工作深沉的思考。丁晓辉说,对这一届学生,他倾注最多的心血是对学生的人生目标引领,这种引领是不间断的从语文学科教学中挖掘,体现在让学生诗意阅读中,如:他从《古文观止》《世说新语》《《诗经》》《楚辞》等书籍中收集名人积极进取的事例,引导学生从点滴做起,目标放远;他以孔子周游列国的执着信念、屈原九死不悔的目标忠贞、曹操神龟虽寿的蓬勃野心、王安石励精图治的变法改革、苏轼大江东去的豪情壮志、毛泽东指点江山的雄心壮志,结合班级、教学、年级工作中的方法,“疏”以理想示范,“导”以榜样引领。
让学生在实践中开拓眼界、增长智慧是丁晓辉做学生管理工作的又一个举措。如:他带领班级学生前往南京研学旅行,去参观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南京博物院、南京大学、中山陵、中华门等,让学生接受爱国主义教育;作为级部德育主任,在政教处的领导和支持下,他与同年级管理团队、班主任一道,精心筹划,组织全年级32个班级共同参与山东研学游,让学生感受儒家文化熏陶。
对今年的高考,丁晓辉信心满满。他说,信心来自于三年的厉兵秣马,有信心的教师会站在时代教育的高度,拥有广阔的眼界,博大的教育情怀。“做一个温暖的老师”是丁晓辉永远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