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宣传画宣传画
  • 宣传画宣传画
  • 宣传画宣传画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校园新闻

做好普通高中学生资助工作大文章

发布时间:2020-09-28 09:09作者:汤道凤 保护视力色: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推进教育精准脱贫,重点帮助贫困人口子女接受教育,阻断贫困代际传递,让每一个孩子都对自己有信心、对未来有希望。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必须进一步深入学习领会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深刻认识做好教育扶贫工作的重要意义。
      教育扶贫涉及各级各类教育,贯穿于教育全过程,其中普通高中学生资助工作是其主要组成部分。普通高中在国民教育体系中起着承上启下的关键地位和作用,办好普通高中教育,对巩固义务教育的普及成果,增强高等教育发展后劲和提高国民整体素质具有重要意义。
      办学过程中,我们会经常遇到一批家庭经济困难或因自身残疾导致贫困的学生,如何帮助他们健康成长一直是学校管理者必须面对和思考的问题,也是立德树人工作的一项主要内容。
      学生资助是一项重要的保民生、暖民心工程,事关脱贫攻坚,事关社会公平。自2010年国家启动学生资助工作特别是十八大以来,我们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下,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加强学生资助规范管理,全面推进精准资助和资助育人,促进学生资助工作取得了新的成就,确保了“不让一个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
      党的十九大报告又强调要“健全学生资助制度”,为学生资助工作进一步指明了方向,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我们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加大工作力度,狠抓政策落实,努力开创学生资助工作新局面。
      全面推进学生资助精准化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精准扶贫,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要“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精准资助,就是要做到资助对象精准、资助标准精准、资金发放精准。
      资助对象精准。每学期初,我们都通过系统比对、调查走访、同学评议等手段,建立和完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识别认定机制。实现学籍系统、资助系统与扶贫、民政、残联等部门数据库的有效对接。特别是对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的识别,我们从高一新生录取通知书发放时开始,就把资助政策宣传给每一位学生,在高一新生报到时按照政策给予建档立卡家庭子女学费全免、住校费减免,并于入学后半个月内及时发放最高档国家助学金(每学期1500元)。以后每学期开学初对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重新识别。如:市实验高中对建档立卡学生的精准识别,2018春秋两季分别为76人、52人;2019年春秋两季分别为73人、39人,2020年春秋两季分别为39 人、37人, 确保无遗漏、无差错。
      资助标准精准。根据不同学生的受助需求实行分档资助,不能搞平均主义,更不能搞轮流坐庄。对建档立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农村低保家庭学生、农村特困救助供养学生、孤残学生、烈士子女以及家庭遭遇自然灾害或突发事件等特殊群体的资助加大力度,除发放国家助学金外,学校按照事业收入3%比例提取校内资助金用于贫困家庭学生资助,同时,学校还多方筹集社会资金资助贫困生完成学业。如:市实验高中2018—2019学年度发放国家助学金920人,2019—2020学年度发放国家助学金818人,按照每人每年平均2000元标准发放,两学年共发放347.6万元;每年发放“若雯成长基金” 10万元(校友资金);2019年中央彩票专项公益金滋蕙计划奖学金资助37人共7.4万元(都是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2018年、2019年分别提取校内助学金 42 万元、 45万 元,资助困难学生或奖励优秀学生;2018年、2019年、2020年暑假为家庭经济困难大学新生办理入学资助24人、16人、13人,共资助3.5万元。至此,一个全方位资助体系形成,确保无一人因贫困而辍学。
       资金发放精准。每学期,通过教育局统一办理的农行卡集中发放,杜绝现金发放,确保安全。
       积极发挥学生资助育人功效
       立德树人是教育工作的根本任务,也是学生资助工作的根本任务。学生资助的最终目的在于帮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成长成才,使他们共同享有梦想成真的机会。学生资助必须坚持育人导向,将育人作为资助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构建物质帮助、道德浸润、能力拓展、精神激励有效融合的长效机制,形成“解困—育人—成才—回馈”的良性循环。我们通过资助征文、演讲、诚信签名,对学生进行感恩励志教育;成立困难学生志愿者服务队,带领志愿者到福利院、敬老院、市特殊学校,开展 “关爱社会、关爱他人”志愿服务,让受助的学生在道德实践中体验成长快乐;我们还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资助育人全过程,在助学金评选发放环节,培养学生争先创优、自强奋斗拼搏精神;在国家助学生源地贷款办理过程中,深入开展诚信教育和金融常识教育等。每学期对建档立卡家庭学生或特困学生进行不少于一次的家访,发挥家校联合育人功效。近两年,还开展对受助学生升入高校后跟踪教育,激励贫困学生励志成才、感恩国家、回馈社会。
      努力提升学生资助科学化水平
      学生资助工作是一项系统性强、复杂程度高的工作,涉及政策头绪多,班级之间情况各异,学生家庭经济状况更是千差万别。要实现精准资助和资助育人的目标,就必须在加强法治化建设、规范管理的基础上,全面提升学生资助工作的科学化水平。
      一是进一步提高资助队伍的执行力。学校确保在机构设置、人员配备方面适应和满足学生资助工作需要。要加强对资助工作人员政策理论、业务技能培训,提高资助工作人员的政策理论水平和执行力。要完善学生资助工作规章制度,做到有章可循、权责明确。尽量保证资助队伍稳定性。
      二是不断创新资助工作方式方法。如:加强学生资助信息化建设,实现与相关部门互联互通。要重视学生资助宣传工作,上下联动、整体推进,努力做到资助政策家喻户晓;要做好对受助学生家访工作,把资助与扶贫结合起来;要建立舆情应急机制,及时应对和处置突发事件。要加强资助理论研究,推动理论创新,用先进理论指导工作实践。
      三是加大学生资助工作监管力度。资助工作涉及面广、资金量大,群众关注度高,容不得一丝一毫的偏差。要通过加强监管,确保把各项政策精准地落在实处,确保不出现任何形式的跑、冒、滴、漏,确保把学生资助这项民生工程做成民心工程。要建立定期专项检查制度和专项审计制度,推进学生资助工作公开透明,接受群众和师生监督,坚决防止和严肃查处任何违纪违规行为。
      总之,高中学生资助工作是一篇大文章,需要我们投入热忱、细心和责任心,我们将一如既往地牢记习近平总书记重托,高标准高质量做好学生资助工作,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做出我们教育工作者应有的贡献。